『指甲套—身份的象徵!』
<孝欽顯皇后-美國人卡爾作>
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宮貴婦們更是用鑲珠嵌玉的豪華金屬或者景泰藍指甲套,
以保護他們精心留飾的指甲。
<用玳瑁做成的指甲套>
<如懿傳-嘉妃、延禧攻略-小嘉嬪>
在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甲人物要數清朝時期,
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將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套於小指,無名指上,
以增加其指甲的長度,顯示其尊貴地位。
<套金護指的慈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慈禧寫真像》>
<延禧攻略-嫻妃(乾隆繼皇后)>
那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上雕刻著圖案,
非龍即鳳,大概便是我們初識彩繪的雛形,
現在還留存的金鏨古錢紋指甲套足以證明其奢華。
<清末的點藍嵌翡翠碧璽指甲套>
<延禧攻略-嫻妃、如懿傳-嫻妃、延禧攻略-令妃>
指甲套,又名“護指”,是一種佩戴在手指上的飾物。
清代貴族無論男女,多有蓄甲的習慣,其中以女性為甚。
<延禧攻略-高貴妃>
使用指甲套,既有保護指甲的效果,又可以作為裝飾品。
<甄嬛傳-甄嬛>
為啥要留長指甲呢?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徵!
在古代,一般認為,蓄甲代表著脫離生產,不需要勞作。
<甄嬛傳-熹妃(下)、皇后(上)>
清代貴族無論男女,也多有蓄甲的習慣。清宮劇看多了,
有人會認為指甲套這種神奇的物件是滿人發明的,
其實在清初《禦制增訂清文鑒》中,
並未有收錄指甲套的相關詞條。
<延禧攻略-高貴妃>
直到道光朝孝全成皇后行樂圖中,才隱約出現了指甲套的樣子,
<慈禧太后>
之後在同光兩朝,因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頻繁使用,
指甲套漸漸被人們熟知。
清中後期民間指甲套的使用漸漸頻繁了起來。
<慈禧太后>
能夠彰顯身份地位的指甲套通常是金屬(金、銀、銅、銀鍍金等)或玳瑁質地,
少有出現玉石翡翠質地。
<甄嬛傳-華妃(下)、熹妃(上)>
整體造型多為鏤空(玳瑁則不然),
現有素面,大多鑲有珠寶或點翠裝飾。
<如懿傳-嫻妃>
中國古人對女性手指的審美標準主要有三點:尖、長、白。
《詩經•衛風•碩人》描寫姜莊“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指如削蔥根”;
唐代詩人韓偓的《詠手》更直白:“腕白膚紅玉筍尖。”
<延禧攻略-純妃>
膚白源自天成,而“尖”和“長”還能後天彌補,
這就是女性蓄甲的直接目的:
讓指甲延展手指,使得手形看起來又尖又長。
<延禧攻略-嫻妃(乾隆繼皇后)>
然而,人的長指甲十分脆弱,護理起來特別麻煩。
例如慈禧太后每天晚上臨睡前要用熱水先把指甲泡軟,
用工具校正,再用小刷子把指甲裡外刷一遍,
<允禮行樂圖中的手部細節>
最後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塗抹均勻以保護指甲。
如此麻煩養護出來的指甲自然需要倍加呵護,
一個堅硬的保護套必不可少。
<清慈禧太后著色照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網上有些文章說,除了拇指之外,其餘四指皆可戴指甲套,
但是,從實物上看,清宮所留存的指甲套,
幾乎均為兩支一套,一套內的兩支完全一致,
這體現指甲套應該是兩支為一套進行使用的。
從晚清的照片來統計,幾乎所有使用指甲套的記錄,
均是戴在左手或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上的,
目前尚未見到有例外。
<延禧攻略>
當然,除了彰顯身份之外,指甲套作為裝飾之物,
可以將妃子們的手修飾的更加纖柔修長,甚至還有人說,
指甲套可以用來防身,慈禧太后的指甲套裡就藏有麻藥。
<延禧攻略、如懿傳>
文章取自 知乎